如何应对臭氧污染

发布日期:2022-08-20
如何应对臭氧污染?
(人民日报)
 
到2025年,要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的结构,实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
 
阳光灿烂的晴热天气,天空常常湛蓝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气清新的户外闻到一种“鱼腥味儿”,这可能是臭氧污染在作祟。日前,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通报,2022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臭氧浓度同比有所上升。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浓度为14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上升4.3%。
臭氧是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一般为淡蓝色气体,液态为深蓝色,低浓度时无味、高浓度时气味类似鱼腥味儿,易溶于水、易分解。由于具有强氧化性,臭氧在工业生产生活中被广泛用于消毒杀菌。
在地球诞生40亿年后,随着大气中氧含量增加,臭氧层慢慢建立。臭氧层很薄,却吸收了到达地球的90%以上的紫外线辐射;同时,它将吸收的紫外线转化为热能加热大气,才有了平流层的存在。在臭氧层的庇护下,地球生命的基础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逃脱了过量紫外线辐射的伤害,生命得以向浅海和陆地发展。
但是,当某一天近地面臭氧浓度最大8小时均值超过160微克每立方米时,就会带来臭氧污染。原本是地球生物进化保护者的臭氧,为何又会成为一种污染呢?
那是因为,在平流层和对流层,臭氧的形成过程有很大区别。在平流层形成的臭氧,是天然产物;到了对流层,除了部分从平流层到对流层“漫游”的臭氧,和在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植被生物过程贡献的臭氧,绝大部分臭氧都是人造的二次转化产物。这些二次转化产物并不直接来自人为排放,而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道路上的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都是臭氧的主要“原料”来源。
陈宇 摄
在近地面,未被污染的空气中,臭氧浓度较低,基本上是无害的。在臭氧浓度变化中,气象条件起主导作用。发生光化学反应需要强紫外线辐射、高温、低湿与静稳大气环境。夏季光照条件好,臭氧污染就容易产生。日照越强,光化学反应越剧烈,反应生成的臭氧越浓。因而,夏日12时至15时,是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臭氧是淡蓝色,与天空颜色类似,人们即使感觉不适,也难以察觉,只能用仪器监测它的浓度。儿童、活跃在户外的成年人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都是易感人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但由于臭氧前体物排放量与它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是简单递增或递减关系,因此臭氧治理比细颗粒物治理更难。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的结构,实行污染管控、提升新能源利用率,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
 
对于普通人来说,光照强烈时减少出行是避免臭氧污染危害的最佳方式。如果需要出门,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戴上口罩、眼镜等。此外,日常要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 制氧机维修,制氧机维修保
  • 如何应对臭氧污染
  • 水产养殖增氧机的选择
  • 制氧分子筛失效如何判断
  • 制氧机在水产养殖应用中
  • 高温下水产养殖如何突围
  • 炎热夏季来临,鱼虾蟹或